-
紐澳及大洋洲-世界地理
導遊領隊|2024/04/12
-
非洲-
導遊領隊|2024/04/11
-
非洲-
導遊領隊|2024/04/10
-
非洲-
導遊領隊|2024/04/10
-
美洲-
導遊領隊|2024/04/09
日治時期 - 臺灣歷史 (六)
作者: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

臺灣歷史 (六)
日治時期(1895 ~ 1945)
一、日本統治政策及抗日活動
(一) 日本統治策略,分三期
1895
武力鎮壓(始政)時期(1895 ~ 1915) |
為武官總督時期。1894 年,清帝國於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,隔年(1895)簽訂馬關條約,割讓臺灣予日本。不料 臺灣人激烈反抗日本統治(由乙未戰爭捍衛臺灣民主國開始),日本以強勢態度鎮壓後續不斷發生的武裝抗日事 件,首任總督為樺山資紀,其中第 4 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及其助手後藤新平引導多項措施,為臺灣走向現代化的重要 推手。為鎮壓臺灣人的武力抵抗和未歸順的原住民,採寬猛並濟的控制手段。其中最為強勢的第 5 任總督佐久間左 馬太,提出五年理蕃計畫對於原住民採取殘忍的「殺光、搶光、燒光」之三光政策。 |
│
│
│
1915
同化政策(內地延長)時期(1915 ~ 1937) |
又稱文官總督時期。由於當時國際間盛行民族自決風潮,日本為籠絡臺人,放棄武力政策。第 8 任總督田健治郎標 榜日臺融合,以一視同仁的同化政策安撫臺灣人民,視臺灣為日本內地的延長,為日本領土的一部分。 |
│
│
│
1937
皇民化時期(1937 ~ 1945) | ||||
亦屬武官總督時期,由於盧溝橋事件爆發,日本展開向外的軍事侵略行動,第 17 任總督小林躋造,
|
│
│
│
1945
(二) 武裝抗日行動
1. 臺灣民主國(1895 年):
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,將臺灣、澎湖割讓給日本,臺灣人民不滿,由丘逢甲等人推舉唐景
崧為總統,成立臺灣民主國抗日。此為臺灣人民企圖採取獨立方式來抗據日本的統治,並非反
抗清廷之革命行動。
此次義勇軍武裝抗日行動,因發生於農曆乙未年,又稱為「乙未戰爭」,為臺灣史上規模最大
的一次戰爭。共分為兩個階段:
第一階段 |
日軍自澳底登陸,向基隆前進,民主國部隊不敵,唐景崧潛逃,日軍輕易進佔臺北。 |
第二階段 |
日軍在中南部遇義勇軍奮力對抗,尤其以客家人的遊擊戰最為壯烈勇猛。其後義勇軍領袖姜紹祖、吳湯興、吳彭年 相繼陣亡,雖尚有黎景嵩的新楚軍及臺南劉永福的黑旗軍,但於日軍增兵、迫使劉永福撤離臺南後,臺灣民主國的 抗日行動即宣告落幕。 |
2. 各地義軍抗日行動:
臺灣民主國滅亡後,殘餘部隊仍於全臺各地持續武裝抗日行動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為獅虎貓
抗日三猛:
簡大獅 | 淡水人,多次於臺灣北部突襲抗日,被捕後遭處決。 |
柯鐵虎 | 雲林人,誓言將日軍趕出臺灣,被圍於鐵國山。 |
林少貓 | 屏東人,於南部地區活動,並獲劉永福的支援,日軍 對林少貓極為頭痛,後日軍以計策圍剿,予以誘殺。 |
臺灣有組織的武裝抗日運動至此宣告中止。
3. 零星抗日:
● 五大事件 |
發生於 1912 至 1913 年間: • 張火爐的新竹事件。 • 羅福星的苗栗事件。 • 賴來的臺中東勢角事件。 • 陳阿榮的南投事件。 • 李阿齊的臺南事件。 由日本當局合稱苗栗事件。 |
● 噍吧哖事件 |
西元 1915 年於噍吧哖(今臺南玉井),余清芳為首,以玉井區的西來庵為起義地的武裝抗日事件,故又稱西來庵 事件、余清芳事件或玉井事件,為臺灣漢人移民第一次宗教抗日暨最後一次的武裝抗日事件。 |
進階學習
霧社事件 |
西元 1930 年的霧社(今南投縣仁愛鄉)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,為日治時期臺灣最後一次的武裝抗日事件。領導人 為當地賽德克族(泰雅族的一支)領袖「莫那魯道」,該事件因犧牲人數眾多而震驚國際,並使日本總督府重新檢 討武力鎮壓的理蕃政策適當與否。今南投縣仁愛鄉設有霧社事件紀念公園。 |
(三) 民主運動
感於武力抗日的無望,臺灣人民因此改以非武力的民族運動、文化運動等方式來繼續抗日。
主要有以下幾個運動:
1.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:
西元 1921 年林獻堂蔡培火等發起展開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」。主要訴求為設置民選的臺
灣議會(掌理立法事宜)。前後共提出 15 次請願,歷時 14 年,為日治時期歷時最久,規模
最大的政治運動。
2. 成立臺灣文化協會:
西元 1921 年,林獻堂、蔣渭水成立臺灣文化協會,舉辦全島巡迴的文化演講,藉此凝聚臺灣
人民的民族意識與提高臺灣的文化,並創辦刊物《臺灣青年》,傳播新知。
3. 設立臺人教育機構:
林獻堂等人感於日本殖民教育制度對臺灣人民不公,遂集結眾人創立臺中中學校(今臺中一中
前身),為第一所專為培育臺籍學子所設立之學府。
4. 成立農工運動團體:
西元 1926 年在彰化二林,因日人訂定的甘蔗收購價格過低,導致蔗農不滿爆發衝突,史稱二
林事件。此後臺灣各地農工運動團體陸續成立,如臺灣農民組合、臺灣工友總聯盟等。
5. 臺灣民眾黨成立:
西元 1927 年,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個合法政黨,主要領導人有蔣渭水、林獻堂及蔡培火等人。
進階學習
治警事件 |
西元 1923 年,第二次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之後,蔣渭水、蔡培火等人提出成立「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」的結社 組織,卻遭日本當局檢舉違反「治安警察法」,隨後臺灣總督府便進行全島性大檢肅,逮捕該會成員。因為是檢舉 違反治安警察法的事件,故簡稱「治警事件」。 |
考試資訊》
英文專修》雪薇英文專修班課
暫無討論 |
百科問與答